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原创资讯 > 正文

蝙蝠侠一共几部 观看蝙蝠侠的顺序是什么 蝙蝠侠的开发背景是什么?

2022-09-07 15:07:03 来源:经济头条

1、蝙蝠侠一共有七部,分别为1989年上映的《蝙蝠侠》,和续集《蝙蝠侠归来》;1995年的《永远的蝙蝠侠》;1997年的《蝙蝠侠与罗宾》;21世纪,诺兰的《黑暗骑士》系列,分别是《蝙蝠侠:侠影之谜》《蝙蝠侠:黑暗骑士》《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2、推荐观看的顺序为:蝙蝠侠——蝙蝠侠归来——永远的蝙蝠侠——蝙蝠侠与罗宾——侠影之谜——黑暗骑士——黑暗骑士崛起来看。诺兰的三部曲与21世纪前的四部并无剧情上的直接关系。

蝙蝠侠开发背景

1938年,National Allied Publications(DC漫画公司的前身)在《动作漫画》(Action Comics)创刊号上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位超级英雄——超人,并大获成功。随后,DC打算为它的另一份刊物——《侦探漫画》(Detective Comics)创造出一位英雄,以求同超人匹敌。当时这份刊物已经创刊两年多,刊登过多种侦破和冒险故事,但是还没有一个处于灵魂地位的角色。时年26岁的画家鲍勃·凯恩(Bob Kane)接下了这项任务。1920编剧比尔·芬格(Bill Finger)回忆:“他画了一个外型非常类似超人的人物,我记得是穿着类似红色的紧身装,还有靴子,没有手套,没有护腕,戴着一个小型眼罩,借着绳索摆荡。他有两个突出的硬式翅膀,看起来像是蝙蝠的翅膀。在人物的下方则是一个大标志——蝙蝠侠。”芬格提供的建议包括了赋予蝙蝠侠全罩式的头套以取代眼罩,用披风取代翅膀,加上手套,并除去原本服装上红色的部分,同时设计出布鲁斯·韦恩这个名字作为蝙蝠侠的秘密身份:“布鲁斯·韦恩的名字来自于苏格兰爱国者罗伯特·布鲁斯(Robert Bruce)。”蝙蝠侠的个性、人物历史、视觉设计以及装备等许多灵感都来自于1930年代的大众文化,包括电影、大众杂志、连环漫画、新闻头条,凯恩特别提过《佐罗的面具》(The Mark of Zorro, 1920)与《蝙蝠密语》(The Bat Whispers, 1930)两部电影对他创造与蝙蝠侠相关图象符号时的影响;而芬格将蝙蝠侠描绘为侦探与科学家的灵感则源于其他的文学角色如萨维奇博士(Doc Savage)、魅影奇侠(The Shadow)与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

蝙蝠侠诞生于1939年5月出版的《侦探漫画》第27期上。一经推出就极受欢迎,次年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同名漫画系列。随着这个领衔人物的出现,《侦探漫画》也成为DC持续历史最长的漫画系列。

蝙蝠侠的诞生(6张)在诞生之初,蝙蝠侠除了身穿蝙蝠衣以外,本质上同当时侦破题材的通俗小说相差并不大。与其说他是一名英雄,不如说是一个侦探。他的来历也没有什么科幻色彩: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晚上,高谭市首富托马斯·韦恩和太太玛莎、儿子布鲁斯看完电影回家,途经一条小巷时,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们……那个夜晚从此改变了布鲁斯·韦恩的一生。幸存下来的布鲁斯虽然是拥有大笔财产的富家公子,可是他无法淡忘父母被害的噩梦。他开始钻研犯罪学,远涉欧洲、东洋进行武术、刑侦等各种训练,为他那一个人的战争做准备。终于,在他展开独自行动的夜晚,一只蝙蝠飞来给了他灵感:身为凡人的他,需要威慑敌人的东西。就在那个时候,蝙蝠侠诞生了。

在最初几期,Batman还被叫做Bat-man,很快中间的这个连字符就被取消了,Batman成为一个完整的正式称呼,而不是一个外号。起初蝙蝠侠也开枪杀人,不久DC便改变了他的作风,给他加上两条原则:决不用枪,决不杀人。在此后的几十年中,蝙蝠侠被迫使用枪械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且从未轻易让一个坏人死亡——这让优秀的敌人有机会再度登场。其中最著名的宿敌便是小丑(Joker),他在蝙蝠侠的专属漫画《蝙蝠侠》创刊号中登场,堪称漫画世界中最精彩的恶人,几十年来始终大受欢迎,甚至一度有自己的系列漫画。同期出场的另一个敌人是同样大名鼎鼎的猫女(Catwoman),这个亦正亦邪的神偷和蝙蝠侠总是保持着暧昧的关系。

蝙蝠侠(30张)1940年,蝙蝠侠多了一位少年助手罗宾(Robin)。他被称作神奇小子(Boy Wonder),不仅受到少年读者的欢迎,也为冷酷无情的蝙蝠侠增添了长辈的慈爱一面,让这个角色更加立体化。在后来的几十年里,蝙蝠侠的故事中又分别引入了父亲般的老管家阿尔弗雷德,伶俐的蝙蝠女,母亲般的医生莱斯莉,蝙蝠侠的来历也进一步的补充完善。这些都大大丰富了蝙蝠侠的性格。

随着时间的演进,对蝙蝠侠这个角色的各种不同诠释也纷纷出现。不仅形象和装备有了变化,风格也有很大差异。30年代他是黑夜中的侦探,40年代他是温和的家长,50年代他在进行科幻冒险,60年代后期的蝙蝠侠电视系列剧采用了夸张滑稽的美学处理方式,导致电视剧结束后的数十年间蝙蝠侠仍然脱离不了剧中的形象。而80年代弗兰克·米勒(Frank Miller)执笔的短篇漫画集《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Batman: The Dark Knight Returns)与《蝙蝠侠:元年》(Batman: Year One),以及蒂姆·伯顿(Tim Burton)执导的真人版电影的成功,又让蝙蝠侠回归了他原本晦暗的基调。在那之后的漫画中,蝙蝠侠的现实性和局限性都增强了,敌人也比从前更加强大、狡猾与疯狂。他的精神创伤被一再强调,变得越来越彷徨和孤独,日益走向偏执和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