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为什么不能鞠躬 回族名称的来历是什么?
2022-10-27 11:39:19 来源:经济头条
回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在伊斯兰就认为人和人事平等的,不能向除安拉以外的任何物鞠躬和磕头,人也没有权利接受人的鞠躬和磕头,包括父母与儿女之间也没有鞠躬磕头!
虽然千百年来回族扎根中华大地,与中华文化不断融合,但回族文化是在伊斯兰信仰原则前提下形成的特有文化,她既不同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又有别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汉文化。回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在伊斯兰就认为人和人事平等的,不能向除安拉以外的任何物鞠躬和磕头,人也没有权利接受人的鞠躬和磕头,包括父母与儿女之间也没有鞠躬磕头!
回族丧葬礼仪源于伊斯兰教。“我们来自安拉,我们必回归于他”。所以伊斯兰教认为人去世是回归真主那里。礼仪主要包括“洗、穿、站、埋”。洗即洗埋体(洗尸体);穿即穿尸衣(白布裹尸);站即殡礼(为亡者祈祷);埋即入土。
伊斯兰教认为人类是安拉由泥土所造,亡人(尸体)入土为回归本源;三天之内入土为速葬,有条件越早越好;薄葬即不大操大办,丧事从简。同时,薄葬、速葬、土葬是伊斯兰对丧葬的信仰要求。
“叩首”是穆斯林崇拜安拉(真主)的拜功仪式,属于最神圣、最崇高的礼仪方式,它只能用于在礼拜安拉的礼仪中,其它任何仪式、场合都不允许给安拉以外任何人或物“叩首”。这是伊斯兰信仰的核心和原则。
汉俗丧葬中有放鞭炮一说,他们相信人一旦死去灵魂就变成了鬼,鬼不能住在家里,故有放鞭炮祛除恶鬼之意。而伊斯兰教认为,人死是复命归主,灵魂回归真主;身体是载体,死后尸体回归土地。回族丧葬习俗与汉俗理念完全不同,故回族丧葬礼仪中不宜放鞭炮。
名称来历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最初为他称,后来才演变为自称。“回回”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指唐代以来安西(今新疆南部及葱岭以西部分地区)一带的“回纥”人(“回鹘”人)。“回回”可能是“回纥”、“回鹘”的音转或俗写。南宋时,“回回”,除包括唐代的“回纥”、“回鹘”外,还包括葱岭以西的一些民族。这都和现在所说的“回回民族”不同。十三世纪初叶,蒙古军队西征期间,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不断地被签发或自动迁徙到中国来。他们主要以驻军屯牧的形式,以工匠、商人、学者、官吏、掌教等不同身份,散布在中国各地。他们被称作“回回人”,是当时“色目人”的主要部分,后来他们也就以“回回”自称了。
回族也有一些他称。宋元时期,蒙古民族的官方文书将回族先民称为“撒尔塔兀勒(Sartqul)”;元代将Musulman(穆斯林)音译为“木速蛮”和“木速鲁蛮”,意思等同于汉文中的“回回”,此种情形也见于明代的《回回馆杂字》(汉语、波斯语分类词汇)、《高昌馆杂字》(汉语、维吾尔语分类词汇)。迄今,在不同地区,各个民族语言中对回族还有各种的他称。藏族将回族称为“卡西(Kace)”,可能因为西藏部分回族来自克什米尔;蒙古族称回族为Hotun,据说当地回族来自和田据说因为当地回族来自潼关,也有将Tung’gan解释为“留下来居住”;因回族中马姓较多,四川彝族地区将回族称为“马家(Majia)”;云南的佤族和傣族将回族称为“帕西(Basi)”,意为来自波斯的人。不同的称呼不仅反映出回族和众多民族杂居的情形,也反映了回族来源的多元性,以及职业和迁徙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