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是什么意思 刺身有什么营养?
2022-11-04 15:55:27 来源:经济头条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变”二句,是引用梁代大文论家刘勰的话,出自刘勰《文心雕龙》的《时序篇》。大意为:文学的变化会受到社会情况的影响,其兴衰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
《文心雕龙》一共50篇,《时序》一篇是专门讲文学和社会时代的关系的。在本篇中,刘勰详细地追溯了文学作品的内容、风格与时俱变的情况:他指出,唐虞时代歌谣的质朴无华、心乐声泰,是当时社会“政阜民暇”的写照;战国时期文章恣肆奇诡,是适应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纵横雄辩之风。
汉代辞赋争奇斗艳,是当时社会上层“润色鸿业”的政治要求的体现;汉末建安诸子,作品往往“志深笔长,慷慨多气”,是当时社会动荡,“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反映;晋以来文学内容空泛乏味,“篇体清淡”,与当时社会清玄风气的流行极有关系。
从文学史上的这些生动的例证出发,刘勰总结出文学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那就是,“歌谣文理,与世推移”;“质文沿时,崇替在选”,概而言之,就是“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对文学发展的时代性特征的认识,在我国整个文学思想史中是一脉相承的。先秦的《礼记·乐记》在总结乐歌的历史变化情况时就说过:“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意谓:乐歌之情调是时代的反映,治世之音乐安详和乐,缘于时代清平、政治和顺;乱世之音乐悲哀怨愤,是因为当时的政治乖戾无道,百姓困苦。这也就是说,文学艺术是社会现实、时代风貌的一面镜子。
魏晋时阮籍在《乐论》中论述了这一观点,并直接提出“礼以变俱,乐与时化”的论断。其后的魏收提出“文之为用,其来日久,其流广变,诸非一贯,文质推移,与时俱化”;孔颖达提出“诗迹所用,随运而移”;欧阳修讲“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
这些都强调的是文学与时俱变的规律。后来,明代的李东阳曾从正反两个方面讲过这个道理:“天地间气机所动,发乎音声,随时与地,无俟区别,而不相侵夺;然则人囿于气化之中,而欲超乎时代土壤之外,不亦难乎?”
当时文人中有一股泥古的风气,公安派领袖袁宏道是一位对抗复古逆流的英雄,而他也正是立足于“文随时变”之理来反击泥古之风的:“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貌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营养成分
生鱼片的营养价值真的很高,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是质地柔软,易咀嚼消化的优质蛋白质。它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微量矿物质。脂肪含量低,却含有不少DHA等的ω-3系列脂肪酸。称得上是营养丰富且容易吸收的好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