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原创资讯 > 正文

每日观点:内蒙古满洲里:接续戍边,父女两代人的红色传承

2023-03-28 22:08:08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内蒙古频道

一张满是证件的照片承载着两代人的回忆。戍守在祖国边疆的李晓禹,时常会打开手机相册一遍一遍翻看,寻找着父辈关于守边的答案。


(资料图片)

李晓禹是内蒙古满洲里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的民警。她的父亲李兵是一位工作了24年的“老边防”,从小她就听着父辈守边防的故事长大。

1998年夏天,暴雨频发。受海拉尔河洪水影响,满洲里部分河段堤坝被冲开缺口,洪水大量倾泻,眼看就要冲破阻拦,危及下游群众房屋。

“快!手拉手跳下去!”官兵们赶往现场了解情况后,接连跳入湍急的水流中组成人墙,为打桩固定、装填沙袋争取宝贵时间。

一袋接一袋的沙袋,一声接一声的号子……经过48小时奋战,他们最终筑成了围封洪水的坚实城墙。

李兵回忆说,二十多年过去了,很多细节都记不太清,但在风雨中,那一张张布满泥泞的面容,一个个不知疲倦的身影,那一枚枚头顶上熠熠发光的警徽却让他印象深刻,“我记不住当时抗洪抢险的都有谁,但我知道是为了谁。”

2004年2月,满洲里迎来了一场罕见特大暴风雪。大雪持续一周,很多牧场房屋被掩埋,大量牛羊不知去向,时任后勤处军需科科长的李兵迅速同战友们一同赶往牧区救援。

大风雪天气下,能见度只有三五米,救援车辆多次陷入雪中。李兵带着官兵们兵分两路,一批人在前面开路,另一批人在后面推车,原本30分钟的车程足足走了2个小时。

几经周折赶到现场后,眼前的场景却让大家犯了难。大雪一直在下,房屋已完全被大雪掩盖,丝毫看不出原本的模样。

“拿铁锹挖!”经过两天不间断挖掘与寻找,被掩埋的房屋终于全部露出,牲畜也大部分被找回,但还有几只羊不知去向。

大家在极端天气下工作,体能已近极限,有的人身上出现了冻伤,但所有人还是坚持找羊。他们拖着沉重的步伐,在雪地里趟出了一条条道路。最终,在一个偏僻地带找到了落单的几只羊,这时好多人直接累倒在雪窝之中。

2012年春季,蒙古国边境一侧突发火情,火借风势,迅速蔓延至我方边境。获悉情况后,李兵第一时间带领救援官兵携灭火救援器材赶赴火场进行扑救。

“实在是太紧迫,稍有懈怠大火就会迅速蔓延。”全体官兵来不及担心个人安危,迅速冲入火海。

经过几天几夜扑救,火势终于得到控制。顾不上庆祝,大家喘着粗气,顶着满脸黑尘,瘫坐在草地上。

“又烧起来了,快上!”

原来是随着风力加大,刚刚被扑灭的草原火复燃了。尽管他们长时间没休息,身上被汗水浸透,嗓子干得说不出话来,脚磨烂、手烫伤,但依然奋不顾身……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李晓禹懂得了责任与坚守,决定像父亲一样,把一生献给边防事业。在18岁那年,她成为一名边防战士。后来,她考入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满洲里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想起那些绿色身影冲锋陷阵的瞬间,再看到现在朝气蓬勃、一身正气的年轻人,我们‘守边人’的红色传承就一直没有断过。”李兵说。

从部队到警营、从军人到移民管理警察,安宁的边境线见证了这对父女和所有国门卫士的赤胆忠心。任凭称谓如何改变、职能如何并归,守边戍边的精神始终历久弥新、催人奋进。(文/李发春)

[责任编辑:刘有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