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评 | 让“韧性城市”不再遥远
2023-07-28 13:16:22 来源:互联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个夏天,似曾相识的画面又开始在全球上演:地中海度假胜地罗德岛,游客拖着行李箱在野火的烟尘中狂奔;在印度,洪水一度淹没了泰姬陵外面的围墙;流经欧洲多国的大动脉莱茵河,再次面临高温干旱导致的水位下降;根据最新研究,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无冰之夏”……
图源:东方IC
人类和极端天气,恐怕正在开启一场漫长的对峙。
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韧性城市”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全球视野中。面对不可预知的风险,如何把人类居住的城市建设得更有“韧性”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课题。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提出建设“气候韧性社会”的四大步骤:评估气候变化影响、脆弱性和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应规划;采取适应措施;监测和评估适应情况。在国家的治理实践中,由于各国国情不同,许多城市都在摸索打造适合自己的“韧性城市”路径。
但是,要让气候“韧性城市”不再遥远,眼下仍有若干关键问题有待国际社会共同解决。
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背后是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正如中方日前所指出的,要阻断气候变化向安全风险传导,最根本的办法是从发展入手,帮助发展中国家跨越发展鸿沟,提高气候韧性和应对能力。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负有历史责任、法律义务和道义责任,但发达国家关于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自2009年确立以来从未兑现。
这一全球气候治理困境的背后,不仅是减排“气候雄心”的缺失,更是“团结”意识的缺位。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再到《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每向前跨出一步,都是关于如何寻求合作和团结的艰难博弈。要让“韧性城市”带给人们一个有韧性的共同未来,人类应当在“团结”这件事上,展现出足够的“韧性”。
吴宇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