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你惊艳了这个秋天
2023-08-26 11:53:32 来源:掌上济宁
“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走进济宁”在济宁曲阜尼山圣境盛大开幕以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这场活动惊艳了人们的视觉。
韩童生、孙红雷、张昆鹏、王亚彬、张肖、丁一滕、张艺兴等诸多艺术家齐聚圣地,或表演、或观看、或点评戏剧主题的演出。诗朗诵《尼好,戏剧》的声音,在千年尼山上空回荡。10部原创剧目,见证这些精彩时刻。
(资料图)
8月19日,去尼山圣境观看剧目《“小”和“家”》的演出。《“小”和“家”》是高校展演剧目之一,讲述的3段故事,分别用3种“小”人物的故事展现主题,提出何为“家”的质问,对“家”的概念和归属感提出理性思考。
在文化差异间认识“家”的Pan。剧目以富翁的故事开始和结尾,互为映照。一个富翁喝醉找不到家,保安搀扶着手指豪华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富翁说,那只是我的房子,不是我的家。
回国少年也有这种疑惑,经常回忆国外生活的4人宿舍,对父母安排的房子不满意。他不愿睡硬板床,而自己布置房间,下单换软床,安装冰箱和酒柜。喜欢香格里拉,床软得像棉花;喜欢阳台,吹风喝酒,半梦半醒;喜欢爵士音乐,认为酒和爵士是绝配,喜欢烤鸡和瑞士卷。
早婚育娃却家庭糟糕的孙俪。常常晚回家的她,去美颜和练瑜伽。在保健期间,又是补水,又是抗衰,对服务员喋喋不休自己对“家”的反感。
社交障碍又渴望认同的阿豹。对梦想和人生有抵触性的情绪,开始当游泳教练,后来任救生员,在瞭望台看海滩拥挤人群3年,却害怕融入,属于挫折性障碍的类型。
《“小”和“家”》是由中央戏剧学院舞蹈系、导演系学生组合团队表演的新式独幕剧。作品围绕3位年青人的生活,以对谈、自述、访谈等方式,来描绘自己对“家”的理解与遐想。
什么是“小家”,什么是“大家”?从文化与差异、职业与事业、理想与欲望的角度,《“小”和“家”》在问我们应当如何面对?
剧目以3个不同人物的故事切换和3位演员的角色转化,探讨年轻人心中“家”的概念。以床垫、吊灯、音乐为生活场景,还原生活,反映矛盾。
该剧目由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刘翀佐编剧导演,其代表作品有《再生缘》《安德烈的故事》《你好吗》《建筑大师》等。
他激动地介绍说,《“小”和“家”》以3位年轻人的方式,描绘自己对“家”的理解与遐想,同时融入大量的舞蹈表演和叙事手法。3位演员都是学生,自身与角色能找到相同点,带入个人生活化倾诉的演绎,避免了教唆式的语汇表达,更容易同观众达成共鸣。剧目特色是不评判、不教唆,只有年轻的看法和美好的期待。
刘翀佐特别提到,在整部剧中,床垫道具承担着重要的场景构建作用。他认为,床垫是家庭不可或缺的家居产品,有着鲜明的家的符号。3位演员搭建床垫的过程,也是他们垒起自己心中“家”的过程。演员在白色床垫之间表演,“白色床垫”内的活动就像一幅幅生活场景,“家”的故事便在白色垫子上生动起来。
“尼好,戏剧!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火热进行,本届青年导演扶持计划高校剧目展演板块的精彩演出也在继续,优秀的作品都在展现着各自独特的魅力。
8月18日,中央戏剧学院《“小”和“家”》的首演下午在尼山讲堂和畅厅完成。19日的第二场演出,也在此成功收尾,两场演出引发了热烈的反响,现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
作品以当代年青人的视角,来谈及脑海与心中的那个“家”,来处理舞台形象。通过故事,带给观众们更多的思考。
演员由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本科学生邓琳、舞美系本科学生李宇辰、导演系本科学生孙明缘3人角色互换进行表演。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在开幕式上说,让儒学传承与戏剧艺术互相“唱和”。
有感于此,我们会想到儒家思想中“家”的概念。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如何处理家庭关系,是儒家关注家庭地位和家庭伦理的对象。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分子,每一个家庭都应该把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处理好,家庭和谐是构建社会安全、国家和谐的基础。
中国是十分注重家文化的国家,“诗礼文化”“家和万事兴”“耕读传家”等思想根深蒂固,但面对新时代、新思维的冲击,我们如何面对“家”的观念呢?有家才有国,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骨子里就有“家国天下”的思想。
有“家”才有国的理念是隐隐的包裹进时代中的,《“小”与“家”》讲述的小“家”圆满是我们共同希望的。
在儒家圣地,文化艺术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双向结合,是儒学和戏剧表演的传承与创新的激情碰撞,像《济遇·孔子》《孔子·游》《子与阳货》等戏剧,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传统文化新标杆的打造,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戏剧年轻化和创作多样性,在这里表现得丰富多彩,像话剧、舞蹈剧、歌剧等不一而足。
“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的剧目,都是以年轻人参与、创作和演出的。因为是以原创为主,这些剧目大多是首次演出,具有新颖性、欣赏性和探索性。创作人的年轻化和创作剧目的多样性,是这次扶持计划的亮点之一。
在文化大繁荣的今天,戏剧也应该在传承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戏剧新创作、新发展的多样性,对年轻导演的扶持和帮助,中国话剧院的这次留给年轻人舞台的机会功不可没、利在后世。
把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和高于生活的艺术,通过较短的时间表现出来至关重要。把戏剧表演让广大观众理解和接受,关乎这部戏剧的“寿命”。
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的时候,田沁鑫表示:“在儒学发祥地,国家话剧院集结青年艺术家群体,志在让古老中华的种子,开出今天现代文明新花朵。必是绽放,必将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