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我国生物质能未来发展市场前景
2023-07-31 15:23:20 来源:新浪
我国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主要分为两大领域,一个是发电领域,一个是非电领域。
(资料图片)
其中,生物质发电包括垃圾、农林和沼气发电等。根据《年鉴》数据,到2022年底,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4132万千瓦,已连续第四年位列世界第一。而在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立法之初,生物质能发电累计装机仅200万千瓦。
另外,非电领域包括清洁供热、生物天然气、液体燃料、成型燃料等。《年鉴》显示,我国规模化生物天然气产量不断扩大,目前,年产约3亿立方米;生物质清洁供热规模显著提高,供暖面积超过3亿平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约2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也在快速增长,2021年生物液体燃料产量440万吨,预计2022年产量将超过520万吨。
2022年,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累计只有4132万千瓦。在非电领域,各类生物燃料也无法和煤炭、石油、天然气比较。
我国生物质能未来发展市场前景
到2030年,生物质能整个行业处理有机废弃物大概能超过7.6亿吨,替代标煤量超过1.3亿吨。拉动整个产业上下游投资6000多亿元,带动就业人数在42万人左右。
我国生物质能利用已初步形成了以发电为主,生物天然气、清洁供暖等非燃料能源电能为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根据论坛上发布的《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年鉴2023》,到2022年底,我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累计达4132万千瓦,已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规模化生物天然气产量不断扩大,目前年产约3亿立方米;生物质清洁供暖面积超过3亿平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约2000万吨。
2023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我国将在全国碳市场制度设计中积极考虑对生物质能发展给予支持,尽快启动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生物质能项目开发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
“积极引导气候投融资加大对生物质能项目的支持力度,持续深化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指导地方将具有社会效益生物质能项目纳入气候投融资项目库,促进更多金融机构为生物质能项目提供优惠金融服务”。
“生物质能作为全球公认的具有‘零碳’属性的可再生能源,未来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表示,面对生物质能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明确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政策导向,多措并举,提高产业附加值经济性,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王大鹏表示,在发电利用方面,将生物质能发电纳入绿色电力证书的合法范围,研究推动利用生物质发电的项目灵活、可控的特性,参与深度调峰等电力辅助服务,鼓励发电项目因地制宜向热电联产转型升级,多措并举提高项目的附加值、经济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处处长程慧强表示,将加快修订循环经济促进法,抓紧制定加快构建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将生物质能纳入其中。从健全收储运体系,资源化利用体系,政策体系方面推动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及高质量发展。同时继续完善支持政策,针对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实施修订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以及产品目录。
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主要分为两大领域,一个是发电领域,一个是非电领域。
其中,生物质发电包括垃圾、农林和沼气发电等。根据《年鉴》数据,到2022年底,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4132万千瓦,已连续第四年位列世界第一。而在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立法之初,生物质能发电累计装机仅200万千瓦。
另外,非电领域包括清洁供热、生物天然气、液体燃料、成型燃料等。《年鉴》显示,我国规模化生物天然气产量不断扩大,目前,年产约3亿立方米;生物质清洁供热规模显著提高,供暖面积超过3亿平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约2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也在快速增长,2021年生物液体燃料产量440万吨,预计2022年产量将超过520万吨。
“多年来,我国生物质能产业获得了巨大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已居前列。不过,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生物质能表现出明显的差距。”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表示。
据介绍,2021年,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5493万千瓦,累计装机量已超过3亿千瓦,而直到2022年,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累计只有4132万千瓦。在非电领域,各类生物燃料也无法和煤炭、石油、天然气比较。
另一个现实是,目前,风电、太阳能发电已实现平价,而生物质能发电还没有实现平价。加上生物质发电行业补贴拖欠比较严重,对整个行业的影响较大。
2022年,生物质发电行业的年补贴需求大概在300亿元。但当年年底,行业补贴的拖欠额度已达到600多亿元。
综合来看,世界范围内,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相对较快。但与我国风、光能等新能源相比,就其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并非绩优股。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版生物质能产业政府战略管理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生物质能是唯一可实现发电、非电利用多种形式,以固体、液体、气体多种形态对能源作出贡献的非化石能源。生物质能是可以提供稳定、连续供应的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太阳能(7.080, 0.18, 2.61%)、风能供能不稳定的波动,具备电力调峰作用。
我国生物质资源年产生量巨大,超过35亿吨,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林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多种资源。《3060零碳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蓝皮书》显示,当前我国生物质能的开发潜力约4.6亿吨标煤,目前实际转化为能源的不足0.6亿吨标煤,占比较小。
“我国每年还有数亿吨的农村废弃物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在野外废弃或被填埋产生甲烷等,污染环境。”倪维斗说,如将农村废弃物通过能源化利用、肥料化利用,既能实现污染物和碳减排,又能获得木炭产品,成为高品质燃料,用作垃圾、污水处理的高效吸附剂,增加农业有机肥供给等。
创新原料培育和利用技术
生物质能利用率为何较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教授程序说,主要问题是生物质在原料特性上存在先天性的能量密度低,原料收、集、运困难,效率低下,成本较高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我国在生物质能原料培育和利用技术方面作了诸多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倪维斗说,比如通过基因改良培育出新一代芦竹,其每年的生长量是热带森林的5倍、玉米秸秆的7倍、稻草的15倍以上,热值接近动力煤。“这种芦竹在降雨量每年500毫米以上地区的荒坡、滩涂、盐碱地等都可种植,还能吸收重金属。一年的生长期吸收二氧化碳,是优质碳汇,冬天把它割掉就成为优质的生物质燃料。”倪维斗说。
据《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年鉴2023》,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生物质发电、供热、厌氧发酵及成型燃料加工等关键装备技术体系。杜祥琬说,生物质能固体成型燃料技术、液体燃料技术、气化技术、发电等都可替代燃煤利用,通过生物质制造有机化学品,还可替代化石原料制造,推动生物基经济发展。
当前,多个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正在研究推进中,比如将生物质能发电纳入绿电范围、参与调峰等电力辅助服务。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说,在全国碳市场制度设计中应考虑对生物质能发展给予支持,鼓励把符合条件的生物质能项目开发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促进更多金融机构为生物质能项目提供优惠金融服务等。
随着国内风电、光伏装机量的持续增加,以及强配政策约束下,电价市场化改革、峰谷价差拉大等因素也将推动储能装机,2023年国内储能增长确定性强。
目前,我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2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2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从发电量来看,去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1.6%。
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电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特性,为此我国提出了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增加的新型电力系统。杜祥琬说,“新型电力系统必须要通过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发、输、配和用协调规划,同时要调动各种灵活性的资源,发展各种商业化的储能技术,使以风电光伏为主的电力系统走向安全可靠。”
《2023-2028年版生物质能产业政府战略管理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