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脸识别行业市场前瞻分析报告 人脸识别行业发展现状调查
2023-08-10 15:27:20 来源:工人日报 经济日报 百度 大众网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
(相关资料图)
人脸识别作为一项前沿性的身份验证方式,一度被各方寄予厚望。但从最近几年的相关技术落地转化情况看,其普及度和可靠性均未达到预期。至少在当前阶段,围绕技术安全性、个人信息保护以及人格权利等诸多议题,人脸识别都存在着不小的争议,并且短期内似乎缺乏妥善解决的办法。有鉴于此,在立法和监管端收紧,对相关技术做出合理规制,可谓势在必行。
人脸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人脸识别在一些行业已经有所应用,如公安领域的出入境边检、刑侦等,交通领域的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场景,教育行业的人脸考勤、宿舍出入管理、幼儿园接送等。显然,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人脸识别作为人和智能的连接入口有着巨大的潜力。
国内主要的人脸识别企业有旷视科技、商汤科技等新崛起的“新势力”,也有老牌的安防及上市企业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川大智胜、欧比特等。同时,国内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陆续进入这一领域,通过、自研等方式获取市场话语权。
截止2022年10月,在中国,人脸识别相关企业已突破1万家,且随着国内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项目深入发展,预计未来五年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且将达到千亿以上甚至万亿的规模。单单海康威视一家巨头,其2019年总营收就已达到了576.68亿元。
人脸识别技术存在三个类型的技术场景。第一种是基于移动终端的单向存储的人脸识别技术。由于单向存储和终端存储,因此泄露的可能性最低。第二种是基于“云端”生物介质的人脸识别技术。相对来说风险会高一些。不过,随着技术进步,云端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性也会变得更高。第三种则是风险性比较大的,就是随机获取的人脸母版和静态人脸识别系统。
在技术端尚未有实质性提升的前提下,现有的人脸识别除了方便之外,其他优势并不明显。倘若横向对比“人格权被侵犯”“个人生物信息泄露”“被伪造冒用”等隐患和风向,该技术产品的“风险效益”恐怕并不划算。
规范人脸识别应用
日前,国家网信办就《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实现相同目的或者达到同等业务要求,存在其他非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方案的,应当优先选择非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方案。
上述征求意见稿对诸多上位法的原则性规定,给出了具体阐述和操作指引,为这一细分技术产品的现实运用,构建了全方位、有针对性的约束框架;对相关技术的开展和普及的态度也更趋审慎,诸如“优先选择非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方案”等表述,比较直观地体现了这种变化——说到底,一项技术或服务是否能够被公众接纳和认可,与其自身的风险和 价值有很大关系。
人脸识别与其他生物识别方式相比,优势在于自然性、不被察觉性等特点。自然性即该识别方式同人类进行个体识别时所利用的生物特征相同。
人脸识别行业发展现状调查
人脸识别测温系统产品已广泛研究应用于金融、司法、军队、公安、边检、政府、航天、电力、工厂、教育、医疗及众多企事业管理单位等领域。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和社会认同度的提高,人脸识别系统将应用在我们更多的领域。人脸识别可视智能锁逐渐成为新的产品趋势,消费者对人脸可视锁的热度持续攀升,人脸可视锁也快速发展起来。
虽然在金融领域大受欢迎,但人脸识别技术目前在互金领域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点:
一是互金领域的核身通常是在线的方式,用户环境不可控,核身的技术受限于硬件设备,通常是用户的移动终端或个人电脑,无法搭载拥有更高安全防伪能力的特殊硬件,如近红外相机,3D结构光相机等。
二是金融业务直接与钱相关,利益驱动之下,有很多存在侥幸心理的个人用户或专业黑产,通过盗用他人身份信息,在线办理金融业务,进行透支或套现,非法牟利,作案成本低且难以追责。
三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开源共享,对抗身份核验技术的手段也更加容易获取,且攻击方式总是先于防御手段出现。
人脸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中的生物识别信息,是生物识别信息中社交属性最强、最易采集的个人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一旦泄露将对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分析:
人脸识别行业产业链大致可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个部分,其中基础层位于产业链上游,为行业提供硬件、算法及数据支持;技术层位于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相关人脸识别技术及系统集成;应用层位于产业链下游,具体包括智慧安防、智慧金融、智能交通、移动支付、医疗卫生、政府职能等领域。
从人脸识别产业链上游来看,摄像头方面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企业水平较为先进;AI芯片方面海思半导体、联发科等巨头占据领先地位;传感器企业主要包括歌尔股份、蓝思科技等。从产业链中游来看,算法软件方面我国腾讯、百度、旷视科技、依图科技等企业已处在全球领先地位;软硬件集成中安防巨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以及汉王科技、川大智能等企业竞争较为激烈。
人脸识别行业市场前瞻分析
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目前,越来越多研究机构开始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寻求更好、更新的人脸识别技术。其中,远距离人脸识别技术与3D人脸识别技术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虽然现在这些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远距离人脸识别技术与3D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
未来,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商用,以及其他核心技术得到打破的情况下,人脸识别很有可能超过指纹识别,像二维码一样实现大规模普及。
人脸识别行业研究报告主要分析了人脸识别行业的市场规模、人脸识别市场供需求状况、人脸识别市场竞争状况和人脸识别主要企业经营情况,同时对人脸识别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想要了解更多人脸识别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