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综合资讯 > 正文

2023年黑木耳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西部地区规模增长较快

2023-08-31 12:23:34 来源:互联网

黑木耳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不仅含有丰富的多糖、黑色素、胶原蛋白、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而且还富含铁、锌、钙、锰等微量元素。黑木耳产量较大的省市主要是黑龙江、吉林、福建、江苏、陕西、浙江等,其中黑龙江是国内黑木耳最大的供应省市,产量占比全国比重约44.63%。

我国黑木耳年消费量与年产量基本匹配,主要以城镇居民消费为主,包括家庭消费和餐饮消费,人均年消费0.48公斤。在所有黑木耳深加工产品中,黑木耳饮料产品市场份额占比最大,达到28%,远高于其他产品。其次为黑木耳营养粉,市场份额占比均为8%;第三为黑木耳粥和即食黑木耳,市场份额占比均为6%。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黑木耳行业深度分析与“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数据显示:


(相关资料图)

木耳,又叫云耳、桑耳,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菌,有广泛的自然分布和人工栽培。木耳质地柔软,口感细嫩,味道鲜美,风味特殊,而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现代营养学家盛赞其为“素中之荤”。

毛木耳其营养成分与黑木耳相似,但毛木耳的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栽培相对容易,产量高,价格也比黑木耳便宜,所以在我国南方有相当大的栽培面积。毛木耳中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毛木耳还含有胡萝卜素以及钾、钙、铁、锌等多种矿物元素;在毛木耳的耳背绒毛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毛木耳产量较大的省市主要是四川、山东、福建、广西、江西、河南等,其中四川是国内毛木耳最大的供应省市,产量占比全国比重约48.36%。

中国是黑木耳的故乡,传说几千年前的神农氏时期,我国先民就认识并食用黑木耳。现在已发展成为食药两用的中华美食,是我国人工栽培的第二大菇种。黑木耳产业具有易栽培、见效快、资源利用率较高等特点,是带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黑木耳在我国生产地域广,主要产区有黑龙江、吉林、福建、浙江、陕西等地。2021年,我国黑木耳种植140多亿袋,鲜品产量703.44万吨,2022年基本与2021年基本持平,2023年生产形势稳中向好。近十年来,我国黑木耳生产呈现规模扩大到趋于平缓的态势,2017年产量达到峰值。其中,黑龙江的黑木耳,占全省食用菌产量的95%,占全国黑木耳总产量的45%。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西部地区规模增长较快,并呈现区域化发展的新亮点。

2023年黑木耳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黑木耳流通市场体系比较健全,以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摊点零售、超市零售为主,微商、电商销售发展较快。黑龙江东宁、吉林蛟河、黑龙江尚志、浙江龙泉、福建古田等市场已形成较大影响力。从调查情况分析,企业和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种植黑木耳意愿较强,设施化和工厂化规模逐年提升,“三品一标”建设水平稳中向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黑木耳消费群体普及,消费区域遍布全国各地,以华人为主体的境外市场发展加快。未来随着居民膳食结构改善和健康意识增强,黑木耳消费量会进一步增长。目前,黑木耳产品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的产品,主要包括黑木耳脆片、黑木耳超微粉化、化妆品原料等,精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较高。精深加工量每年在40万吨左右,约占总产量的6%。

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的调查统计,黑木耳在我国生产地域广,主要产区有黑龙江、吉林、福建、浙江、陕西等地。2021年,我国黑木耳种植140多亿袋,鲜品产量703.44万吨,2022年基本与2021年基本持平,2023年生产形势稳中向好。近十年来,我国黑木耳生产呈现规模扩大到趋于平缓的态势,其中,黑龙江的黑木耳,占全省食用菌产量的95%,占全国黑木耳总产量的45%。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西部地区规模增长较快,并呈现区域化发展的新亮点。

黑木耳作为我国特色优势农产品,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带动了相应产品的产业升级,对于黑木耳来说,行业未来的发展机会主要在,优质黑木耳市场领域,预计未来优质黑木耳的供应量将加大,精深加工量将不断增加。中国黑木耳生产优势 、科技优势明显,未来我国黑木耳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 量将保持稳定,拓宽国外市场取决于质优价廉的商品和对品牌的宣传。

黑木耳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黑木耳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黑木耳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欲了解更多关于黑木耳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黑木耳行业深度分析与“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