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原创资讯 > 正文

中国联通李福昌:6G发展需要产业“大合唱”

2023-07-11 16:05:25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CWW)《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以下简称《建议书》)的发布,标志着在6G全球统一标准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将为业界启动6G具体技术标准工作、推动6G创新提供基本遵循。

6G迎来关键节点,仍存三大挑战


(资料图)

《建议书》明确了6G的六大场景,主要为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极高可靠低时延、人工智能与通信的融合、感知与通信的融合、泛在连接。这与5G三大典型场景相比有明显的增强和扩展,对行业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从机遇来讲,感知与通信融合场景的确立,明确了“一网两用”,拓展了通信行业的边界,开创了“新蓝海”,可以广泛应用于无人机监测、智慧电网、智慧交通、环境感知等场景。人工智能与通信融合场景的确立,使得人工智能不仅作为优化网络性能的工具服务于网络,还助力6G网络提供性能极致的连接服务;同时作为网络服务范式转型的引擎,助力6G网络为社会上的人、物、应用提供随时随地的计算服务和智能服务。泛在连接场景的确立,可以实现人烟稀少地区的网络全面覆盖,以满足未来更高的需求和应用场景,消除“信息鸿沟”。

从挑战来看,实现新场景应用还需要行业“产学研用”协同及跨行业协作。目前来看,面临的新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协同任务更加艰巨。实现6G愿景,既需要通信行业与垂直行业协同,充分掌握行业需求;还需要地面网络与非地面网络的协同,实现网络无缝覆盖。

二是技术实现更加复杂。6G技术的实现,既需要移动通信技术本身的演进,还需要考虑协同创新,解决通信与AI融合、通信与计算融合等技术难题。

三是社会影响需要考虑。过去技术的发展重点在技术进步上,随着通信技术与AI的融合发展、泛在连接的推进,AI引起的社会影响、消除“数字鸿沟”的方案等因素都要纳入考虑范围。

面对这些挑战,通信行业要与包括垂直行业在内的社会各界携起手来,组织通信发展“大和唱”,做实协同创新,做强融合创新,做细应用场景,真正实现“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6G改变世界”的宏伟目标。

“产学研用”集中发力中国联通抢抓6G先机

中国联通高度重视6 G研发,在2021年发布的《中国联通6G白皮书》中,提出了“智能、融合、绿色、可信”的6G愿景。目前,在工信部IMT-2030(6G)工作组带领下,中国联通围绕6G积极贡献“联通力量”,所提愿景的部分内容已成为行业共识。

同时,中国联通围绕上述愿景开展6G研究布局,推进“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一是进行技术攻关,申请了百余项相关专利,发布了多本白皮书,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二是构建产业生态,牵头成立高频通信联合创新实验室、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面向产业组织召开研讨会和发展论坛等,带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三是先行先试,开展关键技术方案、试验样机的测试和示范。

在2023年“上海展”期间,中国联通还发布了《中国联通6G业务白皮书》《中国联通6G通感智算一体化无线网络白皮书》《中国联通6G绿色网络白皮书》《中国联通5G+汽车智造技术白皮书》等系列技术白皮书,与业界分享5G-A发展经验,展望6G未来愿景,一体化推进5G-A/6G发展演进。

ITU的初步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发布“2030及以后IMT愿景建议书”,2025年左右完成技术性能指标要求,2027年开始征集候选技术,2030年完成6G标准认定和发布。下一步,中国联通将和全球通信产业一道,紧随ITU和3GPP发展节奏,积极开展6G网络技术指标制定、6G系统架构和技术方案设计、6G候选技术征集等工作,力争为全球6G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关键词: